監測自己的品牌聲量與形象,打造持續成長
2024年5月2日
別再只看按讚數了,用三向語言分析,看見品牌精神是否真正落地
你說飯店不是只在賣住宿,而是在提供「節奏的休息」、「貼近生活的陪伴」、「三代共遊的安心感」。
這些話寫進簡介裡、放進品牌影片裡,也反覆說給設計與企劃團隊聽。
但你有沒有想過——
品牌真正傳達出去的,是你想傳達的那個「精神」嗎?
還是,在別人眼裡,你只是某種促銷飯店、交通方便、早餐吃到飽的選項之一?
很多飯店品牌說得很美,卻一直卡在一個地方:
品牌精神沒有被「搜尋到」,也沒有被「留下來」。
不是你沒說清楚,而是你說的話沒有成功轉譯成搜尋語言、評論語言、使用者日常語言。
品牌語言三向分析模型
|用三種語言視角,診斷品牌精神是否真正落地
這是由號外制作所獨立開發的方法論,目的是幫助品牌回答這個核心問題:
|「我們說的,別人真的有聽見、理解、記住嗎?」
模型從三個語言面向交叉觀察品牌的語感落點,檢測品牌精神是否「真正被社會語境吸收」。
維度 | 問題核心 | 資料來源 |
1. 品牌論述 | 我們怎麼形容自己?說話的語氣與語彙是什麼? | 品牌網站、形象簡介、社群文案、品牌影片 |
2. 自然搜尋SEO | 使用者怎麼找我們?使用了哪些詞? | Google 搜尋建議、GA4 報表、關鍵字研究工具 |
3. 消費者評論 | 他們怎麼形容我們?留下哪些感受與記憶點? | Google 評價、論壇、TripAdvisor、Dcard、社群留言 |
✅ 當三個向度方向一致,表示品牌精神已轉譯為「真實可被感受的語言」
⚠️ 若三者斷裂,品牌說的話就會淪為自說自話,甚至讓人找不到你
模擬案例:A 品牌飯店的語言一致診斷
A 飯店是一家中價位、主打「貼近日常、節奏剛剛好」的海線旅宿。品牌主張聚焦在「三代共遊」、「可預期的放鬆」、「不驚艷但很剛好」,目標是打造一種「住過一次,還會想再回來」的信任感。
我們透過三向語言模型交叉觀察,結果如下:
維度 | 常見語言 | 分析 |
品牌論述 | 「孩子放電、爸媽放鬆、長輩放心的節奏旅宿」 「沒有浮誇,只有你需要的剛剛好」 | 敘事具體、語氣親切,描述的是日常感受而非品牌幻想 |
SEO 搜尋語言 | 「親子飯店推薦」、「海線住宿 吃到飽」、「三代同住旅館」 | 使用者搜尋語言與品牌論述高度貼近,字詞就是選擇理由 |
評論語境 | 「孩子玩到不想退房」、「早餐實在不空虛」、「真的有像品牌說的那種慢節奏感」 | 使用者語言與品牌用語幾乎重疊,代表精神成功被感受與複述 |
📌 診斷結論:
品牌所說的「節奏旅宿」不僅被搜尋者認同,也自然出現在顧客評論語言裡,語言三向高度一致。這表示品牌精神已不只是「說說」,而是已在使用者的日常語境中被內化。
品牌語言真實度診斷模型
|你說的話,是理念?還是體感?
除了語言方向是否一致,我們也必須檢視:
|你說的語言,是否真的「可被感知」?
這是品牌語言的第二層檢測機制:語言真實度分級。
層級 | 定義 | 範例 | 結果 |
L1. 幻象語言 | 太抽象、無畫面感 | 「喚醒旅途中的身心節奏」 | 難被理解、無搜尋價值 |
L2. 概念語言 | 有精神、但距離感強 | 「一個能放鬆也能共處的三代旅宿」 | 可理解,但不易留下記憶 |
L3. 體感語言 | 有畫面、有情境、好記住 | 「孩子在球池玩到不想走,爸媽終於喝完一杯熱茶」 | 可感知、可搜尋、可轉述 |
✅ 越貼近 L3,你的品牌就越有機會「被感受」與「被記得」
實作步驟:怎麼用這兩個模型檢查自己的品牌?
✅ Step 1:語言資料庫整理
面向 | 內容來源 |
品牌論述 | 官網、品牌書、社群文案 |
SEO 語言 | Google Trends、GA4、熱門關鍵字工具 |
評論語境 | Google Map、論壇、Dcard、社群留言 |
✅ Step 2:語言對照表製作
面向 | 品牌說的 | 使用者找的 | 使用者記得的 |
親子住宿 | 「三代共遊的節奏旅宿」 | 「親子飯店推薦」、「遊戲區」、「孩子有玩」 | 「孩子玩到不想走」、「爸媽可以放空」 |
📌 找出這三者的語言重疊區,就是品牌語言真正落地的區域。
✅ Step 3:語言再設計與詞庫提煉
將品牌理念轉化為可搜尋的語言(如:「沉靜樓層」、「三代同層分間設計」、「FUN 放電房」)
從評論裡找出顧客慣用詞彙(如:「接駁超貼心」、「早餐很紮實」、「孩子不無聊」)
建立品牌語言指導書,保持內外一致語感(適用社群、客服、廣告、網站等通路)
結語:品牌不是你說了什麼,而是別人怎麼記得你
一個真正能長出來的品牌,不是因為說得多漂亮,而是:
|你說的話,能被搜尋、能被說出口、也能被留下來。
語言一致 ≠ 複製貼上,而是品牌在不同場景裡都「活得像自己」。
你不需要喊話,只要每一個出口,都說同一種語感,那才是品牌真正落地的開始。
撰寫者:號外制作所 品牌經理 蔡易澄